华南赛区 | 聚智华南展风采,双校联动育新力

编辑:远华杯秘书处     来源:“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暨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发展论坛    点击数:20次

(华南赛区组委会—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中国会展业的创新高地,华南地区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领跑行业发展。在第十五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中,华南赛区(涵盖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再创佳绩 —— 参赛队伍数量在全国十六个分赛区中位居榜首。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广东财经大学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的分赛区组委会的倾心付出。两校以专业积淀与协同智慧,为赛事注入强劲华南动能,更让万千学子的创意灵感在这片会展热土上绚丽绽放。

双校联动:以专业底蕴筑牢赛事基石

华南赛区组委会的组建,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的典范实践。

广东财经大学作为广东省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重点建设院校,依托在会展策划、数字化运营及产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并统筹各类大型赛会与行业活动。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会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高校对接产业、服务行业需求”的使命担当,不仅为学生提供广交会等顶尖实践平台,也在赛事组织、行业交流、政策研究等方面展现出引领和辐射作用。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以职业教育的实践优势,成为赛事落地执行的 “硬核后盾”。该校文化旅游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团队充分激活校企合作资源,将职业教育的 “实践基因” 深度融入赛事各环节。

这种 “本科院校强理论引领、高职院校精实践落地” 的协作模式,为华南赛区赛事的高质量推进筑牢了坚实根基。


匠心付出:以细致服务点燃参赛热情

为覆盖华南地区的会展院校资源,两校组建专项动员团队,针对赛区30 余所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校开展精准宣讲。从逐校对接解读赛事规则,到实时响应参赛团队的咨询答疑,再到结合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提供个性化备赛建议,组委会用专业与耐心点燃了各校师生的参赛热情。

在两校的协同努力下,华南赛区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突破:参赛院校数量较上届增长60%,参赛队伍数量翻倍,不仅彰显了赛事的广泛影响力,更印证了华南赛区组委会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

第十五届 “远华杯” 华南赛区的工作成果,既是对广东财经大学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力的有力印证,更是华南会展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华南赛区组委会携手区域会展院校与行业力量, 使“远华杯” 成为培育会展新势力的摇篮,更为中国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青春动能与创新智慧。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的前身最早上溯到1986年的烹饪工程系,是我校较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围绕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整体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彰显文理交叉,多元协同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扎实专业技能、持续创新能力的文化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已成为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院系之一。

学院现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点,分别是旅游管理学术硕士学位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点、现代服务管理学术硕士学位点;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校级商法融合特色专业。目前在读本科生769人,研究生61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科研实力突出。学院拥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4.9%,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级等教学奖励2项,省部级等教研教改项目19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近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科研项目135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20篇,出版或合作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91部。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学院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广交会、四季酒店等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同时,形成了以赛促学的教学传统。历年来,学院学子在“双百工程”、“双创项目”上的立项数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在“攀登计划”、“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国家级大赛中表现突出;在“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尖峰时刻”等行业内全国性竞赛中更是多次获奖。

多年来,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行业精英,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是在2024年,学校基于原来公共服务学院,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后成立的文化旅游学院。

学院概况:学院融通专业教学、科研、非遗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580 人,就业渠道畅通,历年就业率达 98% 以上。同时,学院还承担全校《职业英语》《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任务。

专业设置: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其中,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在 2023-2025 年金平果中国科教评价中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

师资力量:拥有教职工 92 人,博士 3 人,在读博士 6 人,副高及以上职称 16 人,广东省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90% 以上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或企业工作经历。另聘有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产业导师 50 多人。

育人成果:学院教师主编的教材有三本获评首批 “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近年来,教师主持纵向、横向课题共 60 多项,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100 多篇。师生在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 1 项,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 项等,学生获第十八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 1 项等众多奖项。

党建引领:创新打造党建思政文化育人品牌 “文脉红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根脉,秉持 “文脉薪传 红旅启新” 的核心理念,构建 “文化传承赋能、红色基因铸魂、创新发展提质、文旅先锋筑梦” 的四维育人体系。

产教融合:与文旅行业头部企业广东长隆集团共建 “长隆产业学院”,获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长隆集团牵头成立 “全国首个休闲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广东长隆集团投入 400 多万元在校内建设前厅接待、中西餐厅酒水等实训室 8 间,同时利用长隆集团旗下的园区、酒店等资源,建设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设施:立足当前文旅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建有 “旅游数字化营销与运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虚拟仿真、会展双线协同” 等数字化教学的实训室 10 多间,培养 “懂文化、精技术、擅服务” 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注册报名
作品上传

联系方式

论坛报名